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咽炎病因 >> 关于咽炎 >> 正文 >> 正文

咽炎反反复复,这些药膳太管用了

来源:咽炎病因 时间:2021-7-11

文/王世彪(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咽喉疼痛是许多人都害怕的疼痛,若一不小心上火,出现咽喉肿痛,吃不下睡不香,或不断清嗓子,咽喉部老是觉得有一团东西在那儿堵着,咽之不下,吐之不出,难受万分。对此,笔者常建议患者进行对证的药膳调治,有较好的效果,现分享如下。

咽喉上火疼痛:牛蒡子粥

刘某,男,45岁,年轻时下海经商,应酬很多,容易着急上火,致使口腔常年有异味,确诊“慢性咽炎”。迭经众医治疗,尝试多种治疗手段,但慢性咽炎仍反复发作。1年前,笔者在朋友聚会时碰见患者,当时诉嗓子疼,讲话声音沙哑,常常上火,舌质淡红,舌质少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喉痹,肝火上炎。予常吃牛蒡子粥:牛蒡子20g,大米50g。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再水煎2小时熬成粥汁,调入白糖适量,每天早晚空腹喝2次,连续30天。2个月后,患者打吃药膳1周后,症状就减轻了,近2个月已基本没有症状了。

调治体会:其实,像刘某一样自诉咽炎反复难断根者并不在少数。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都很容易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若此时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很容易引起慢性咽炎发作;而且患者应酬多,容易上火,也是重要诱因之一。

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医学上称为“应激性疾病”。例如春季气温不稳定、秋季早晚温差较大,人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故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通常在上火之前,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发病后则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且严重的口疮、咽喉肿痛等症状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饮食,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中医认为,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候,解毒透疹,止痛消肿之功,《本草纲目》言“明目补中,除风伤”;《本草经疏》言“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珍珠囊》言其“润肺散气,利咽膈,去皮肤风”;《用药法象》对其概括最为得体,言“其用有四,治风湿隐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故可治疗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痄腮肿痛,热毒疮痈,疹出不畅等。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牛蒡子含牛蒡甙、蛋白质、生物碱、脂肪油、维生素B1、B2及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等,可明显降低血压、血脂,并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滋生与扩散。牛蒡子水煎液可显著抑制肺炎球菌,并且对多种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轻度泻下、利尿及降糖。因此,煮粥服食不仅可治疗上火咽喉肿痛和风热感冒,尚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抗癌、防癌等。

须注意,牛蒡子品性寒,滑肠,有通便作用,故大便溏薄者慎用。

用嗓过度喑痛:增液利咽茶

李老师是一名已工作15年的优秀中学教师,确诊“慢性咽炎”,对教学影响很大,尝试多种药物治疗,但收效甚微。症见:咽喉红肿热痛,声嘶音哑,咽喉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质淡红,苔少,脉弦。

中医诊断:喉痹,阴虚证。予以增液利咽茶:玄参15g,生地15g,麦冬15g,石斛10g,木蝴蝶5g。共研粗末,装瓶备用。每天取药末6g/次,加冰糖少许,泡水待茶饮,反复冲泡数次,直到无药味时弃之。服用1月后,电话告之,症状基本消失。

调治体会:慢性咽炎是教师、播音员和歌唱演员等工作者的职业病,多见于吸烟的男性以及爱生气的女性。此类型患者嗓子经常发炎上火,红肿热痛,声嘶音哑,咽喉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十分痛苦。中医认为,其多为用嗓过度或烟酒无度,肝郁气滞,耗伤阴津,痰气郁结,则咽喉不利而发喉痹。经我们临床验证增液利咽茶用于慢性咽炎伴声嘶音哑、咽喉不利、如物梗阻、干痒疼痛患者,既好喝又方便,药简效宏。

增液利咽茶由增液汤(玄参、生地、麦冬)加石斛、木蝴蝶组成,增液汤本是治疗津亏肠燥便秘之方,但也是治疗多种内伤阴虚液亏病证的基础方,尤其是治疗口渴、咽喉干燥、舌干红等症效果显著,有增液润燥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增液汤有增强免疫、抗炎、降低血管通透性、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

石斛味甘、淡,性凉,有滋阴、清热、益肾、壮筋骨等作用。《神农本草经》载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本草通玄》曰:“石斛甘可悦嗓,咸能润喉,甚清膈上。”《本草纲目拾遗》亦载:“以石斛代茶,能清胃火,除暑热,生津液,利咽喉。”由此可见,古人也常以石斛代茶治疗喉痹。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潭富英也常用石斛代茶饮。

木蝴蝶又叫玉蝴蝶,因略似蝴蝶形而得名,是紫葳科植物玉蝴蝶的种子。《滇南本草》言:“中实如积纸,薄似蝉翼,片片满中。”其性苦寒,入肺,能清肺热、利咽喉,对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疗效良好。

须注意,增液利咽茶中的药物多为养阴之品,故凡脾胃虚寒便溏、舌苔厚腻者慎用。

热病耗阴咽痛:参麦养阴茶

王女士,32岁,主诉3年前发热后遗留咽部黏痰贴附物阻塞,遇情绪改变、气候变化、异味时更为明显。西医检查时发现咽部黏膜增生肥厚,咽后壁的淋巴滤泡呈散状增生。经常咽干口燥,咽痒,干咳,声音嘶哑,胸闷憋气,咽部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易怒。舌质红,苔少,脉弦数而细。

中医诊断:喉痹,气阴亏虚,肝气郁结。予以参麦养阴茶调治: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生地10g,玄参10g,薄荷3g,茉莉花茶适量。先将前5味分别捣碎后,合入薄荷、茶叶,置于带盖茶杯中,以开水冲泡30~60分钟后,代茶不拘时频频含饮之。可反复泡饮,每天1剂,至愈为度。经调理月余,症状基本消失。

调治体会:参麦养阴茶包含生脉饮和增液汤两个方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生脉饮,太子参益气养阴、扶助正气,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五味子合麦冬以酸甘化生阴液。生地、麦冬和玄参组成增液汤,生地、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散结而利咽喉,麦冬甘寒生津,助生地、玄参清肺润燥。薄荷宣肺利咽,茉莉花茶清凉,醒脑提神,协助玄参以解毒利咽。诸药合之代茶常饮,可收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清利咽喉之效。

对热病或大病之后,阴虚津枯之咽部干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者,疗效良好;也适合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慢性咽炎患者饮用。

原文刊登于《医师在线》杂志第期

责编:吴王群

邮箱:wuwangqun

jcyy.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gyyy/6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