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咽炎病因 >> 关于咽炎 >> 正文 >> 正文

常见疾病防治咽炎

来源:咽炎病因 时间:2021-9-29

咽炎久治不愈,十之八九是脾虚

临床数据显示,60%~70%的中国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咽炎,其中,慢性咽炎发病率已达30%~50%,且仍有上升趋势。

慢性咽炎,中医习称「阴虚喉痹」或「虚火喉痹」,是现在很常见的咽喉病之一。

症状看起来轻浅,但是缠绵难愈。病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或数十年。

注意一个字,那就是“虚”。大家知道,很多病一摊上“慢性”两个字,都会出现虚。虚是什么呢?它指的是某方面的过度消耗。

比如教师讲课多容易耗气就是一种典型。慢性咽炎也是“虚火”的存在。

慢性咽炎会引起喉咙痛、痒,很多人误认为是热气、上火,于是自己去买凉茶来喝,或者用鱼腥草之类清热解毒。

但其实多数慢性咽炎患者体质偏寒,而喉咙处的火为虚火,并不适宜用凉茶来灭火,且凉茶多选用寒凉之品,容易败脾伤胃,虚火更旺。

脾虚型的慢性咽炎

治疗慢性咽炎,中医大多认为是阴虚火旺,常用滋阴降火,养阴润肺,滋肾等方法。

已故“国医大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中医界著名医师干祖望教授曾指出,“真正属于阴虚者,十无二三;而脾虚者,十居八九”。他的“从脾治喉痹”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

大部分慢性咽炎患者的病根在于脾虚。《素问·阴阳类论》也讲到:“喉咽干燥,病在土脾”。

虽然慢性咽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急性期治疗不当,不合理用嗓习惯等,但最关键的还是与饮食失节有关。

过食高热厚味,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劳逸失当,都会损伤脾胃元气,脾主运化,主升清,消化运输水谷精微。

咽喉粘膜是肌肉的一部分,需要津液的濡养,如果脾虚了,消化吸收和运化的能力就会减弱,生成的津液就会减少;

同时,升清、运送能力下降,没有足够能量把津液运输到咽喉处。当然就会出现口干,咽喉干燥疼痛,有异物感等症状。

脾虚型的慢性咽炎,除了咽干咽痛、灼热、咽痒、异物感这些普遍症状外,还可能有:

胸闷(胸前有闷塞感);头晕乏力;大便稀溏;颈部两侧有牵引性疼痛(严重的可能误以为是落枕);容易恶心呕吐(晨起漱口刷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这些症状不一定全部都会出现,可能只会出现1-2项。

常常听那些上了年纪老前辈说:我们那时候吃得没你们现在这么好,穿的也没你们现在这么好,走路只有靠双脚不像现在还有车,看病吃药的也都是中草药,但是却很少有什么疾病发生,你们现在条件好了,但是疾病也这么多!

中国的传统中医博大精深,流传了几千年,但是自从有了西医引入中国后,中医却遭到了冷淡,可是,你知道西医的真相是什么?答案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

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复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给大家推荐一个穴位:照海穴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中医知识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gyyy/6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