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建成务实高效的生态环保合作交流体系、支撑与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合作基地,制定落实一系列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政策和措施;用5-0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环保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实施一批重要生态环保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02]—
47家央企3年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个国资委主任肖亚庆8日透露,3年多来,中国共有47家中央企业参与、参股、投资以及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个项目。他表示,上述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中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推动中央企业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不断深化沿线国家在装备、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回答记者提问。图片来源:人民网
—[03]—
香港特区代表团将赴京参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8日宣布,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将率领香港特区代表团参与即将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梁振英表示,香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香港享有“一国两制”独特的双重优势,可以发挥“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既可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也可引进外地企业,为“国家所需”发挥“香港所长”。
—[04]—
“一带一路”景观布置亮相北京街头
为迎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市加紧城市景观布置工作,在全市重要路段悬挂道旗、横幅,全市布置7座立体花坛,展示“大国风范、古都韵味、开放包容、诚意待客”的良好氛围。
▲5月7日在北京东二环拍摄的迎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道旗。新华社发(陈晓根摄)
—[05]—
菲政府拟促成两国领导人在高峰论坛期间的双边会谈
菲律宾《太阳星报》报道,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波利瓦8日表示,菲律宾政府正在尽力协调安排总统杜特尔特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之间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期间的双边会谈。他说:“一切有助于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因素都极受欢迎,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倡议将形成有用的机制,帮助菲律宾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利益。”
—[06]—
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完工
近半哈民众将告别无天然气可用的历史
日前,哈萨克斯坦南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完工,哈近半数人口将告别无天然气可用、只能烧煤的历史。该工程由中哈两国合资建设,完工后,连通了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哈西部与人口众多的南部,也打通了中国与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输送的第二通道,对确保中哈两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7]—中沙能源领域合作为两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年一季度,我国进口沙特原油.8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7%,总金额57.9亿美元。除原油之外,中沙两国在包括石化、天然气等下游产业的紧密合作也正在开花结果。由中沙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延布炼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产超低硫成品油工厂之一,年全年加工原油万吨,生产成品万吨,已成为中沙两国在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合作项目。
—[08]—
克罗地亚专家:“一带一路”助力东南欧国家经济发展
克罗地亚著名智库――地缘经济论坛副主席亚斯娜·普莱夫尼克日前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南欧国家发展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并为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普莱夫尼克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东南欧国家将摆脱单个国家市场规模小以及交通联通程度差等短板的限制,以单个国家切入和区域性的形式深化与中国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分享最新的技术成果,发展基础建设项目,以及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
—[09]—
阮宗泽:“五通”是通向“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阮宗泽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称:“五通”是通向“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包含互联互通的硬件与软件两方面。设施、贸易、资金是硬件,而政策、民心是软件,硬件、软件有机结合,才能有效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构筑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写入联合国的决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点赞与支持。这说明国际社会期待并希望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0]—
毕吉耀:指责中国借“一带一路”转移污染是别有用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指责中国借“一带一路”向外输出落后产能、转移污染、抢占资源、构建势力范围等的奇谈怪论,不仅罔顾事实,而且别有用心。事实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融入全球经济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菲律宾《太阳星报》中国经济网人民网中国一带一路网综合
监制/李雨思编辑/张广琳许金玲
投稿邮箱:news
yidaiyilu.gov.cn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yyby/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