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鼻咽部至中耳腔,有一狭窄的长约2.5厘米一3.5厘米的咽鼓管,两端均有开口,是沟通鼻咽与中耳腔的管道。咽鼓管平时闭合成缝隙状,在张口、吞咽、呵欠和歌唱时,咽鼓管开放以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维持中耳传音装置的各种正常活动,有利于声波传导。
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患者,由于鼻咽部炎性渗出,分泌物增加,粘膜肿胀,使咽鼓管发生堵塞不能正常开放,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腔,中耳腔内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中耳腔内形成负压,使鼓膜内陷发生病理变化。粘膜充血、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形成中耳腔积液,影响传音功能的正常传导,从而使听力减退。
鼻炎或咽炎反复发作时,鼻腔内细菌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形成化脓性中耳炎,导致传音障碍。对小儿来说,由于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较成人短,平、宽、咽口位置较低,因此易患中耳炎。鼻炎或咽炎发作时,切忌捏鼻鼓气,以免细菌侵入中耳腔。
转载仅作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yyszyyqd/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