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咽炎病因 >> 鼻咽炎病因 >> 正文 >> 正文

预防艾滋病内江市科技开发学校举办第3

来源:咽炎病因 时间:2021-2-19

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艾滋病日

THEWORLDAIDSDAY

12月1日

为提高同学们对艾滋病严重危害的认识,增强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内江市科技开发学校于11月26日下午5点举办了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活动。

预防艾滋病

下课后同学们就带上凳子有序的到达操场,安静的等待活动开始。活动开始前,播放了有关艾滋病的公益短片。短片讲述的是母婴传播一些孩子们的现状,他们因为患有艾滋病而不能真正的融入社会集体,从他们出生起就一直被病痛折磨着,每天都经历必须按时吃药的恐惧。但也有不少爱心人士愿意帮助他们,会有热心的老师来给他们上课,把这群孩子当成自己的家人。短片也讲述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不健康的性生活,希望大家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注意自己的私生活,洁身自好。不要因为一时放纵而毁了一生。

预防艾滋病

短片播放结束后,罗书记向大家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罗书记详细地向大家讲述了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及途径,同时也告诉大家应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其实现阶段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是针对其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来规范和改变人们的行为。通过规范行为来阻断艾滋病经血液,性和母婴传播。并且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规范各项有关操作,防止医源性传播并做好自身保护。

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基础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英文缩写“AIDS”)

  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⑵获得性指非遗传所致,而是后天在一定条件下获得。

  ⑶免疫缺陷指患者免疫系统严重被损。

  ⑷综合症指患者的多个系统受到损害,机体出现几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和病理征象。

  ⑸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极小的微生物,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

  2、艾滋病病毒的特点(HIV)

  病毒复制速度快,目前尚无技术完全清除体内艾滋病毒,主要破坏具有免疫功能的T4淋巴细胞,在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中含有病毒。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

  3、艾滋病的特点

  ⑴生物学特点:由病毒所致;为传染性疾病;潜伏期长,貌似健康;目前无疫苗预防;无特效药物治疗;病死率达%。

  ⑵社会特点:传播与人类个人的一些特殊行为有关;这些行为与社会的变化有关;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这些行为受到社会的歧视;社会对病人产生歧视、轻视、敌视;是生物性疾病,又是社会心理性疾病;既是个体的问题,又是社会的问题;造成多方面损失,阻碍社会发展;预防和控制涉及诸多社会敏感问题。

  4、艾滋病(AIDS)自然病程

  ⑴窗口期:受HIV感染后到形成抗体前一般为2-18周,很少超过6个月,血中查不到HIV抗体,具有较强传染性。有急性感染症状,但是无法在体内检测到病毒。

  ⑵潜伏期:无症状携带病毒阶段平均为8-10年,不同感染途径潜伏期长短不同,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机体的状况、病毒的毒力、数量等有关,没有特异的症状,通过实验室可检测出HIV抗体阳性,具有传染性。

  ⑶急性感染期:潜伏期的2-4周,类似流感症状,通常出现在血清阳转之前,出现发烧、疲劳、咽炎、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自限性表现(不经治疗持续10天左右,症状可自行消失),仅50%~60%的人会出现。

  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均具有传染性。

  5、HIV的传播途径

  ⑴血液传播(静脉吸毒、血液及制品、控入性诊疗等)

  ⑵母婴传播(胎盘、分娩、哺乳):母婴传播感染的儿童,50%在2岁内死亡,80%在5岁内死亡。

  ⑶性传播(同、异、双性)

  6、HIV的传播途径条件

  ⑴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⑵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⑶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7、HIV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⑴同室工作、学习、生活

  ⑵共同进餐

  ⑶日常生活接触(浅吻、拥抱、握手、游泳、共用马桶/浴盆/电话机,接触病人的衣/被/钱等一般生活用品)

  ⑷汗液、泪液、唾液、尿液

  ⑸蚊子叮咬

END

学校报名咨询联系方式

联系人:罗老师

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byyby/5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