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预防措施
要注意居家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餐具、玩具定期消毒;
劳逸结合,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保证营养均衡,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和水果;
保护孩子的日常卫生,保持手卫生和口腔清洁;
发病高峰期时,要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全年都可发病,夏秋时节仍是高峰期。家中如有5岁以下的儿童,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此病以手、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特征性表现,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5~7天后自行缓解,少部分患儿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如不及早诊断和救治则病死率超过80%。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这是目前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方法;
尽量少把孩子带到过于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
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充足休息,防止孩子疲劳,可增强对手足口病毒的抵抗力;
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医院就诊,不带病上学。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5~9岁的儿童最易长水痘,约占所有水痘病例的50%。
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可发病。
水痘的潜伏期为10~21天,发病前期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下降,1~2天后开始爆发皮疹,一般还伴有轻度到中度的发热症状。皮疹从异常瘙痒的红色斑疹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然后旧的皮疹开始结痂,新的皮疹又重新长出来。整个过程大约会持续1~2周左右,如果不挠破,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
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病,冬季最多。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传播途径:经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常无前期症状,以耳下部肿大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不适。病程10-14天。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家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要及时隔离,隔离期应从起病到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左右。
接触者应观察3天,疑似病例立即暂时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
保护易感人群可采用注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
秋冬季节,病毒来势汹汹,一定要警惕这几种超活跃的病毒,如果发现孩子和家人疑似出现上面的这些症状,建议尽快去看医生,对症下药。
-END-欢迎添加伟才幼儿园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gyyy/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