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正致力于打造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石油经济为依托,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因此,对建材产品的需求不断上涨。但是沙特建材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低附加值建材生产过剩,而高附加值建材则完全依赖进口。
沙特建材展资料图
发展现状与前景:
建筑市场复苏,带动建材需求
沙特正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创新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改善营商环境,由此带动了建筑市场的复苏。
沙特政府利用主权财富基金和公私合作(PPP)等方式,扩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年海湾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已达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7.8%,其中沙特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约.4亿美元,位居地区首位。此外,国际油价自去年中期大幅下跌以来,沙特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年年底,沙特交通大臣正式宣布,预算紧张不会影响利雅得地铁等大型民生项目进度,化解了外界的猜忌。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年3月,沙特政府颁布城市闲置土地税收政策,加快开发商进军地产市场的速度。根据政府部门的估算,目前利雅得市区60%的土地和西部地区70%的土地仍未开发。开发这些闲置地块,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性住房,缓解当前住房紧张的局面。据测算,年前沙特需新建房屋万套,年新建房屋需求量为33万套。
建筑市场的升温带动了建材需求。沙特已经能够生产绝大部分建筑材料,尤其是钢材和水泥不仅可满足本国需求,还能大量出口,甚至过剩。年,16家沙特水泥厂生产的过剩产量万吨,熟料过剩产量万吨。年沙特水泥熟料库存高达万吨,政府虽宣布取消水泥出口禁令,但实际作用非常有限。目前沙特五家主要水泥生产企业中,仅有纳吉兰水泥公司有可能向也门出口并实现盈利,其他厂商只有在清空熟料库存或利用闲置产能时,才会考虑出口。但是高档的建筑装饰材料则主要依靠进口。
政策导向:
发展建筑市场,压缩低端建材产量
沙特推出“十五计划”,目标是实现GDP增长,提高国民技能,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为此,设立2万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住房方面,沙特对闲置土地征税,并投入高额预算、采取措施,实现住房市场供需平衡。根据规划,预计未来两年沙特新建项目总价值约亿美元,此举拉动的建筑行业增长或可部分抵消其他行业的下滑。当前,沙特建筑业平均薪资水平上升了10%,或可以刺激本国居民选择在建筑行业就业。
此外,沙特还致力于推动阿拉伯世界战后重建。据测算,“阿拉伯之春”导致的直接损失达亿美元,有关国家基础设施重建需投入亿美元。
在建筑市场的强劲拉动下,沙特政府采取了对高附加值建材扩大进口,对国内低附加值建材生产进行压缩的政策。政府对于国内过剩的低端建材产品,实行减产保价措施。沙特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钢材价格从原来的每吨0里亚尔(约合美元)一路下行至目前每吨2里亚尔(约合美元)的水平。若价格继续下跌,则会跌破钢企的盈亏平衡点。为此,沙特钢企将产量从万吨下调至80万吨,以期减产保价。
产业格局:
以大城市为主,扩展辐射中小城市
鉴于沙特建材主要依靠进口,建材市场分布也就依照沙特城市规划,以大城市为主,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
沙特主要城市利雅得、麦地那、达曼等重要城市正在进行规划升级。利雅得省发展委员会已批准一揽子利雅得智能城市建设项目包,造价总额逾56亿美元(亿里亚尔),包括写字楼、公园、5家酒店、套公寓及5家医院。经萨勒曼国王批准,总投资额达亿里亚尔(约合亿美元)的麦地那扩建工程正逐步启动,具体包括圣寺扩建项目、多种医疗服务项目以及安全项目等。而批准的麦地那机场扩建项目则采用PPP模式。年财政预算中为达曼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分配了超过10亿里亚尔的投资,主要包括公路、广场、立交桥、天桥以及地下隧道项目。其中29座立交桥半数以上已经动工。
沙特两个最大和最老的工业城——东部海湾岸边的朱拜勒市和西部红海边的延布市均已进入大修保养或更新扩建期,耗时几年,耗资亿—亿美元。其间商机不言而喻。
新城建设同步进行。正在建设的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总投资将达0亿美元。这座从零开始建设的新城位于沿海城市吉达北面公里处,预计于年建成,届时将成为红海沿岸的主要物流和生产中心。根据规划,经济城设有工业园、医院、学校、高尔夫球场以及每年能处理万个集装箱的港口,届时将有万居民在此定居。
辐射小城市规划。沙特计划实施17座中小城市的发展项目,消除各城市间差异,使所有城市宜居并有吸引力,从而带动人口从大城市分流。此外,沙特全国13个地区的工业城总数已达34个,园区内已建成和在建的工厂数达5家,总投资超过亿里亚尔(合0亿美元),其中国外投资达亿里亚尔(合亿美元)。
产业竞争力:
需求强劲、原料丰富,对外资具有吸引力
沙特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使得未来沙特建材市场需求缺口较大,据统计,目前沙特国内建材市场仍然依赖国外进口,比重高达40%—45%。据达曼一家瓷砖厂总经理马新?哈马德称,受沙特政府和私营部门纷纷推出大型基建项目影响,国内建材市场水泥、瓷砖和大理石等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沙特建材原料也非常丰富。沙特拥有大量用来生产水泥的石灰石矿,也蕴藏着丰富的生产玻璃纤维原料和生产石膏板的原料。
此外,沙特营商环境良好,对于外资建材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由于沙特经济的基本面表现良好,政府的大力投资和政治的稳定为建材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外部投资者对沙特建材业的信心普遍提高。
合作现状:
低端建材装备出口,高端建材市场占有率低
中沙在建材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在建材生产线方面,中国建材装备出口沙特。以中材国际为例,4年,中材国际签订了沙特SPCC日产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总承包合同,此后又以交钥匙总承包模式签订了12条水泥生产线,其中包括世界顶级规模的3条日产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和5条日产吨水泥生产线,打破了欧洲企业对沙特市场的垄断。在建材产品方面,沙特是我国陶瓷砖主要出口国。但是,中国在沙特需求强劲的高附加值建材市场的占有率却相对较低,该市场份额一直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占据。
合作建议:
扩大建材合作,推动互联互通
当前,在我国建材工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国内大量的建材企业需要通过海外发展,实现过剩产能的利用转化。广东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在中国建陶出口中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因此,广东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军沙特建材市场。
第一,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按国际惯例,在出口贸易中,中国一些建材产品只靠低价竞争,产品没有质量保证期,缺乏售后服务,交货期拖延,导致中国产品在中东市场的整体声誉和份额受损。建议出口厂家要按照沙特当地的法规、规定做好售后服务,对耐用产品如瓷砖、卫生洁具、水龙头等产品要有一定的质量保证期,要讲诚信,严格按合同办事,保证质量和交货期,不要低价倾销,更不能把价格战打到国外。
第二,建立大型建材城,打造电商营销平台。为改善沙特国内投资环境,未来沙特将放开零售批发市场,允许外国公司注册成立销售类全资公司。中国企业可考虑在沙特建立大型建材城,统一规格和管理,进行规模化营销。此外,在实体卖场呈激烈竞争状态,进军电子商务则基本上是建材大卖场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的工作。中国建材企业可在沙特运用“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网上展示与交易并举的模式,拓宽中国建材产品的销售渠道。
第三,利用会展平台。中东(沙迦)国际建筑机械、建材设备展、沙特国际建筑建材展等建筑建材类展会吸引了来自沙特、中东、欧洲、美国和亚洲的各大参展商和买家。中国建材企业应充分利用展览会平台,建立联系、开展业务、推广销售。
广东商务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yqyyby/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