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航线是全球最重要能源运输线。
也门反政府武装发起导弹袭击后,沙特宣布停驶红海航线。
就在袭击事件发生的20天前,伊朗总统曾公开发出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以报复美国的敌意。
8月2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
美国官员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预计很快将在波斯湾举行大规模海上军事演习,这一军演将向美国展示伊朗全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能力。
局势会不会继续恶化下去?全球石油供应还安全吗?油价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文
王诚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
7月25日,沙特国家石油公司(SaudiAramco)旗下航运子公司Bahri的两艘超大型油轮,在驶经红海海域的曼德海峡(Babal-Mandb)前往埃及苏伊士运河时,遭到导弹袭击。
1导弹打断了原油运输线红海航线,曼德海峡(来源:美国能源署EIA)
迄今为止,沙特方面未公布遇袭船只的相关信息,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遇袭油轮为al-Mahfoza号,主要负责将原油由沙特东海岸的拉斯坦努拉(RasTanura)运至西南海岸的吉赞(Jazan)。
也门胡塞武装首先宣布为该袭击负责,其麾下媒体al-Masirah称:导弹击中了护卫油轮的沙特海军军舰“达曼号(Dammam)”并造成重创。
但沙特方面对此予以坚决否认,仅承认有船只在袭击中轻微受损。
这并不是胡塞武装第一次袭击沙特船只。
今年4月,有媒体曝出包括沙特在内的多国近20艘船只遭胡塞武装扣押,同期,沙特油轮在曼德海峡附近遭到导弹袭击。至于坐落于沙特南部、靠近也门边境的石油储运设施,遭到胡塞方面的袭击侵扰次数更是不胜枚举。
而这次袭击的特殊之处在于:沙特油轮第一次因为胡塞袭扰而被迫停驶红海航线。
沙特能源、工业与矿产大臣哈立德·法利赫(Khalidal-Falih)旋即发表声明:
“沙特将立即暂时中止所有通过曼德海峡的原油运输,直至局势变得更为明朗,或至少能够确认该条海运线路是安全的”。
胡塞武装向沙特境内发射导弹(来源:参考消息网)
2伊朗“围魏救赵”?根据沙特和也门两国官员的说法,此次袭击事件中的导弹发射自也门红海港口城市荷台达(al-Hodida),两国均将矛头直指伊朗——认为是德黑兰方面利用胡塞武装策划并实施了针对油轮的袭击。
他们为何如此笃定地作出这样的判断呢?
一方面,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在争夺荷台达(al-Hodida)控制权的战事中陷入被动境地。
6月13日,沙特和阿联酋领导的阿拉伯联军对该城市发起进攻,与也门政府军一道夹击胡塞武装。
在联合国方面斡旋下,为避免承担导致当地人道主义危机恶化的罪名,交战各方自7月1日起停火。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斡旋调解成效不彰,停火协议随时都有可能失效。
难得喘息的胡塞武装一旦失守荷台达,其获取伊朗武器装备支持的重要海上通道将被切断,在也门战场上的形势不容乐观。
选在这个时间节点对沙特油轮发动袭扰,有助于向沙特及阿联酋等国施压,利用其感受到的日益严重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所受威胁,加快推动其重回谈判桌,在战场上决一胜负。
另一方面,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制裁,巨大的压力使伊朗再难承受。
在经济上:
伊朗本币里亚尔接近崩盘,自4月以来大幅贬值50%,近期跌破1美元兑11.9万里亚尔关口,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当地实际通胀率已高达%;
国内多家银行因债务危机破产,失业率居高不下,逾35%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持续干旱及频繁发生的地震等灾害更是雪上加霜。
在政治上:
对于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的现状,伊朗民众不满情绪高涨,由民生危机引发的抗议示威活动蔓延扩散至数十个城市,社会不安定因素大增;
老百姓逐渐从“抱怨民生问题”转向“质疑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对伊朗政权稳定性形成冲击。
从这两方面来看,伊朗如果利用胡塞武装袭击沙特油轮,确实有助于对外显示强硬姿态,从而转移国内视线、平息众怒。
3剑指美国,敲打欧盟此次油轮遇袭事件,无论是胡塞武装单方面实施还是伊朗背后策划,其最终目标都并非沙特,而是美国。
首先,陷入困境的伊朗急于利用能源运输风险事件推高国际油价,赶在今年11月4日美国对其油气产业制裁生效前,通过能源出口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其次,清晰地向华盛顿方面传递一个信号:通过地区代理人或合作伙伴,伊朗可以轻易地向美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目标发动非对称攻击——如美国进一步升级与伊朗间的冲突,则必将产生全球性的负面影响。
然而,此次袭击仅仅是在针对美国吗?
从袭击目标的选择来看,似乎德黑兰方面亦有意借此敲打欧洲诸国。
伊朗一直把维系伊核协议的希望寄托于欧盟身上,不断软硬兼施地加大对后者的游说力度。但是,近期随着美国首轮制裁生效时限临近,欧盟立场不进反退,不仅企业层面纷纷逃离,政府层面也是虚多实少、口惠而实不至,类似以欧元结算双边能源贸易等举措,停留在意向性阶段,这令德黑兰方面逐渐失去耐心。
伊朗政府在尽力争取欧盟各国支持的同时,愈发对欧方展现出强硬一面。
此前,伊朗内政部长阿卜杜雷扎·拉赫马尼·法兹利(AbdolrzaRahmaniFazli)就曾暗示:
伊朗在阻止难民和毒品涌入欧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稍稍“放水”,就将有至少万难民和吨毒品突破欧洲边境。
4沙特“浑水摸鱼”如果说伊朗和胡塞策划实施此次袭击是为了自身纾困,那么,沙特在事件发生后的种种做法更像是“浑水摸鱼”。
此次袭击事件发生20天前,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Rouhani)公开发出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以报复美国的敌意。
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
此举获得伊朗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AliKhamni)及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穆罕默德·阿里·贾法里(MohammadAliJafari)等强硬保守派的肯定与支持。
毫无疑问,利雅得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用了华盛顿与德黑兰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特别是通过此次油轮遇袭事件向美方证明,伊朗有能力兑现承诺破坏国际航运安全并威胁到美国及欧洲的直接经济利益。
正如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前高管萨达德·侯赛尼(Sadadal-Hussini)所言:
“沙特(能源)大臣并未遮掩,而是将伊朗对全球经济的危害性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不仅如此,沙特还利用此次油轮遇袭事件,转移和淡化外界对其在也门军事行动中空袭平民等涉嫌“战争罪”行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yqyyby/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