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咽炎病因 >> 关于咽炎 >> 正文 >> 正文

掌控习惯习惯培养的4个模型

来源:咽炎病因 时间:2025/2/28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掌控习惯》。

其实这本书的要旨很简单,那就是:

习惯是一个复利的过程,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从人生长河的角度来看,收益就是巨大的。

哪怕从一些微小的习惯做起,比如每天先只做5个俯卧撑、每天先从专注读书半小时开始,不停地坚持三个月试试,可能每天花不了什么时间,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习惯。进而你会爱上运动,爱上读书,个人成长更快。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习惯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从这四步模型里引申出微习惯的惊人力量。

每当你想改变你的行为时,你可以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

1.我怎样才能让它变得明显?(提示)

2.我怎样才能让它有吸引力?(渴求)

3.我怎样才能让它变得容易?(反应)

4.我怎样才能让它令人愉悦?(奖励)

1.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

1.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其实是一种仪式感,靠着这种仪式感,培养出大脑的“条件反射”。

创立执行意图的格式是:

“当X情况出现时,我将执行Y反应。”

(例如:健身。下午5点,我将在本地健身房锻炼1小时。)

2.习惯叠加

相当于“路径依赖”。依赖原有的习惯的话,可以让大脑处于更轻松的状态,而不是在最初培养习惯的时候,需要一直记着要在某个时间点做某事。

习惯叠加公式是:

“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

(例如:冥想。每天早上我倒完咖啡后,我会沉思1分钟。)

3.改善环境提示

在常驻的环境设立清晰的标识,方便提醒自己要做某事了。通过这种外部触发,保证行动的简单化,进而促进习惯的动作和养成。

比如“如果你想记得每天晚上吃药,把药瓶直接放在浴室靠近水龙头的台面上”。

4.显而易见的反面:让它脱离视线

戒除坏习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是减少接触导致坏习惯的提示。

“如果你沉湎于电子游戏,那就在玩过之后,拔掉插头,把它放进壁橱里。”

2.第二定律:让它有吸引力

1.绑定喜好

绑定喜好的工作原理,就是把你需要做的事与愿意做的事绑定。

愿意做的事,对人更有吸引力,绑定后更容易执行。

这是一种捆绑机制,是一种“买赠”的逻辑,是一种“高频带低频”的逻辑。即通过喜好的高频动作,带起来习惯养成的低频动作。

公式:继[我需要的习惯]之后,我将[我想要的习惯]。

比如:“在我10分钟运动之后,我将可以读新闻(喜好)。”

2.身份认同的吸引力

身份认同:“没有什么比群体归属感更能维持一个人做事的动力了。”

就像作者举的例子,戒烟时:“不抽了,我正在戒烟”和“我现在已经不抽烟了”,是两种身份心态,前者还在代入烟民的身份,后者已经换成了不抽烟的身份。

同时,如果“目标不是跑马拉松,而是成为跑步者”、“目标不是阅读一本书,而是成为读者”。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这种类型的人,那么坚持下去的理由就会变得很简单,那就是做“与自己身份相符”的事。

比如我现在坚持每天读书2-3小时,已经有一个月了,我的目标是天读书打卡计划,为此还建立了一个小圈子,每天把读书笔记和感悟分享进去,强迫自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这些天下来,我认为是我每天醒来对自己身份的强调起了作用,我给自己的标签就是“读书精进者”。

包括查理·芒格说的“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读书的”,包括沃伦巴菲特也是每日读书精进。这就是我的身份认同感。

养成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成为你自己的过程:“研究自己”并努力“改善自己”,最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3.有吸引力的反面:让它缺乏吸引力

我想起了一句话:“你眼中的问题,或许就是别人的解决方案”。

比如抽烟:

你认为他为什么要抽烟呢,这在你眼里是个问题;

但抽烟的人或许就是为了吸两口烟来缓解焦虑,这是他针对焦虑的“解决方案”。

习惯也是如此,如果把它当做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许执行起来更加容易。

这时候,你需要有逆向思维,强调避免坏习惯所换来的好处,让坏习惯不再有吸引力。

3.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

1.最省力法则

在设计行为习惯时,一定要让它容易启动,人性是懒惰的,只有容易触发,才能让行为运转起来。

当在两种相似的选项之间做决定时,人们自然会倾向于需要最小工作量的那一个。

2.环境影响

人是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的,甚至一点点积极的改变,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拿我举个例子,我在工作时,因为饮水机离得远,经常工作忙的时候,不愿起身去打水,后来一段时间后嗓子总是不舒服,有点咽炎。我索性换了一个ml的大水杯,基本上每天打两次水就够我喝的了。

这是一个很小的环境改变,我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水杯,但是对我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3.两分钟规则

微习惯,是培养习惯的一种绝佳方式,它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效果。

比如运动,一个不爱运动的人,从培养运动习惯开始,就每晚坚持跑1-2小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容易坚持的,但如果只是简单的5-10分钟热热身,是很简单的。

“先有后优”,不只是习惯培养,很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4.简便易行的反面:让它不切实际

破除坏习惯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它变得不切实际。不断提高其难度,直到你心灰意懒。

想起了一个故事:马云的儿子有了网瘾,马云给了儿子元,让他去网吧敞开了玩,他儿子肆无忌惮地玩了3天3夜,从网吧回来倒头就睡。经过这次之后,就再也不沉迷于电脑游戏了。

比如你喜欢吃鸡腿,那就天天让你吃鸡腿,让你吃到吐为止。无论多美好的事情,这么搞也就没意思了。

4.第四定律:让它令人愉悦

1.享受乐趣

一旦我们体验到做一件事所享有的乐趣,就很可能愿意重复去做这件事,这完全合乎逻辑。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的是,我们不仅是在跟坏习惯作对,让好习惯保持愉悦。

更多的是,还要对抗网络世界。比如抖音、微博这种产品,也在不断研究让人上瘾的机制,手指一划就能看到新鲜的视频或八卦。

还要想办法破除这些app对我们习惯的影响。

2.即时奖励

要保持一个习惯,你需要有即时成就感,即使它体现在细微之处。

比如:运动完的步数打卡,读书写出来的笔记,都是即时奖励。

3.进步的感觉

不要因为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结果因为一天或几天的中断,就变得灰心,觉得自己做不到。而是应该重拾信心,继续做下去。

你要明白,只有继续做下去,才能更加有信心,才能有进步感,内心才会更充实,才能抵抗失落感。

4.令人愉悦的反面:让它令人厌恶

做错了事,不会付出成本或代价,那么做错事就会变得肆无忌惮。

必须要有能够在第一时间惩罚错事或阻断错事的机制。

比如开会,迟到了就罚钱,直接在会议群里发红包,这就是一种即时的惩罚机制。

最后的话

这段话也在勉励所有还在坚持的人,要相信自己是有自己的时区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一点一点打磨好基本功,相信时间的力量,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就像石匠凿石头,也许他凿了次,但石头上没有出现裂缝的迹象。然而,在他凿到第次时,那块石头裂成了两半。这一定不是最后那次凿击造成的,而是此前连续凿击的结果。

↓知识星球↓

知识星球《硬核运营圈》已上线,

每天不到1元钱,

和你一起学习、探讨新知、商业、运营方法论。

为你提供新知、方法、资源、复盘案例、……

解决职场中遇到的拉新、转化、增长难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gyyy/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