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德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2月19日,也门胡塞武装“火箭营”向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的雅玛玛皇宫发射了一枚“火山H-2”型弹道导弹。导弹后来被沙特防空军的“爱国者”防空导弹成功拦截,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已是两个月内,胡塞武装向利雅得第2次发射导弹。
另据网传视频显示,沙特在拦截胡塞导弹时,共打出5枚“爱国者”拦截弹,场面较为罕见。那么胡塞武装的“火山H-2”型导弹究竟性能如何?为何沙特需要在一次拦截行动中使用如此多的“爱国者”导弹?本文就此为您解析。
▲图为胡塞武装网站发布的19日向利雅得发射“火山H-2”型弹道导弹视频截图。
据德新社援引胡塞武装高层领导人阿里·卡胡姆的话称,此次胡塞武装向利雅得发射导弹有两大“目的”:一是19日当天正值沙特领导的联军打击胡塞武装行动整天,发射导弹是作为对沙特联军最近空袭也门北部的报复;另一目的则是胡塞武装获得“线人”情报,得知沙特国防部领导层正在雅玛玛皇宫内开会,其试图用导弹实施“斩首行动”。
另据位于首都利雅得的目击者称,他们听到剧烈的爆炸声,并看到了城市上空的导弹烟迹。此次袭击行动是“火山H-2”型弹道导弹在2个月内的第2次发射,上次是在11月4日,打击目标是位于利雅得以北35千米的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也是胡塞武装首次向沙特首都发射导弹。
▲胡塞武装网站上公开的“火山-2H”弹道导弹资料图片
“火山H-2”(另译“火山2H”)是一种可采用机动式TEL(运输起竖发射)车发射的新型中程弹道导弹,首次为外界所知是在年7月22日。当时胡塞武装声称他们当天向位于沙特西部的延布石油精炼厂(位于沙特2大产油地)发射了一枚“火山H-2”导弹,导弹不仅成功命中目标且引燃大火,当地居民上传的视频也显示油田发生重大火灾。然而,沙特官方给出的说法却是因空气湿度过大,造成油田电机短路故障而引发火灾。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西方军事专家的分析称,“火山H-2”可能基于伊朗的“起义”-1型(原型为“飞毛腿”-C)弹道导弹改进而来,后者采用液体燃料推进,最大射程超过千米,而“火山H-2”的最大射程可达千米,可覆盖沙特80%的国土。从网络上公开的图片显示,“火山H-2”的弹头头锥经过优化设计,可增强导弹在弹道末端的稳定性和俯冲速度,专家猜测其可能还采用了在弹道飞行中段与弹体分离的设计,无疑大幅提升了“火山H-2”的突防能力,更难被反导系统拦截。
▲“火山-2H”导弹的头锥特写
这点已在11月4日针对沙特国际机场的袭击行动中得到了证实。
据美国《纽约时报》分析称,当天沙特防空军为拦截这枚“火山H-2”共发射了5枚“爱国者”PAC2GEM-T(制导增强型战术)型防空导弹,沙特官方声称“成功拦截并摧毁了来袭导弹”。但根据社交网络上流传的照片和视频显示,在利雅得市内的很多地区都发现了疑似来袭导弹的弹体部件和残骸,却未发现最重要的弹头部分。调查人员认为,该导弹在接近目标时,弹头就与弹体分离,“爱国者”导弹可能只追踪到了抛弃掉的弹体部分,而弹头则畅通无阻地突破反导防御网,成功命中了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的国内航站楼附近地区并爆炸。据网传视频显示,有旅客在听到巨响后吓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并跑到落地窗附近围观。
▲沙特防空军士兵与“爱国者”PAC-2GEM-T防空导弹发射器合影。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爱国者”防空导弹(以下简称“爱国者”)曾在年海湾战争和年伊拉克战争中成功拦截过伊拉克军队的“飞毛腿”导弹,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失误?
实际上,当年有关“爱国者”成功拦截“飞毛腿”的报道都经过了美军的夸大处理。以美军在海湾战争战后公开的统计数据为例,开战前,伊拉克军队共拥有枚“飞毛腿”型及远程改进型“侯赛因”、“阿巴斯”战术弹道导弹(最大射程为至公里,射程要小于“火山H-2”型)。海湾战争期间,伊军共发动93次“飞毛腿”导弹袭击,其中43次针对以色列,50次针对沙特。实战统计数据表明多国部队防空导弹系统处于全面下风,远未达到美军宣传的“90%拦截率”。到年最后认定极其准确的拦截次数只有10次。
▲“爱国者”PAC-2GEM-T导弹发射瞬间
美国国会统计部门也公布了类似的统计结果,认定战争期间,“爱国者”对“飞毛腿”的拦截成功率仅为9%,而在以色列境内的成功拦截次数仅有1次。需要强调的是,这还是在“爱国者”得到美军“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可在90秒内完成从探测敌方弹道导弹尾焰升空到计算导弹飞行路线和轨迹、推算即将攻击目标的全过程)支援情况下所取得的战果。
▲资料图片:美军曾在海湾战争期间使用过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
“爱国者”在战时最典型的一次失败事例发生在年2月25日,当天1枚“飞毛腿”成功命中了美军位于沙特的达兰军营,造成美军28人死亡,多人重伤,是“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军最大的一次伤亡事件。这次“爱国者”拦截失败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控制系统的时钟装置设计存在缺陷,造成导弹软件系统会在连续运行小时后产生.3毫秒的积累误差,进而造成的距离偏差会达到米。
▲“爱国者”工作原理示意图
从“爱国者”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反导系统的难度之大以及局限性。当时在美军DSP导弹预警卫星的支援下,美军可以在卫星发现导弹升空后,马上将相关数据传送给驻扎在沙特和以色列的“爱国者”反导部队,为部队争取到5至7分钟的预警时间,这对反导系统来说至关重要。而今天的沙特防空军能否在第一时间获得来自美军“天基红外监视”导弹预警卫星提供的预警信息,尚不得而知。
假设在没有卫星支援的情况下,沙特防空军仅依靠“爱国者”系统自身的AN/MPQ-53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超过千米,在经过PAC-2GEM-T后期升级后,探测性能、数据带宽和识别能力均有所提升,可同时制导9枚拦截弹),在预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拦截胡塞导弹的难度无疑会大幅提升。
▲ANMPQ-53相控阵雷达
尽管根据沙特军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年1月至年4月,沙特“爱国者”部队已成功拦截超过枚弹道导弹,其中超过90次都是由“爱国者”PAC2GEM-T导弹取得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胡塞武装的导弹威胁,可能还是要通过沙特空军战机和地面部队完成类似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猎杀飞毛腿”那种级别的大规模空地协同作战才行。
然而,对于目前萨利赫死后的也门乱局,沙特领导的联军内部都存在着不同声音,实现这种作战的可能性已十分渺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wangzhanla.com/yybyynx/4433.html